写在2021:我对2015~2017的国内公路车/山地车/骑行/长途骑行/旅行车/功率训练 等圈子的回忆

WARNING: This article may be obsolete
This post was published in 2021-09-02. Obviously, expired content is less useful to users if it has already pasted its expiration date.

为什么在2021年会有这篇文章?

我突然意识到自从我彻底退出[公路车/山地车/骑行/长途骑行/旅行车/功率训练]这一系列圈子以后,曾经投入大量时间获取的知识和记忆已经开始严重衰退。在彻底遗忘它们之前,我决定抢救一下,把我能回忆的东西都写下来。本文并不是教程,它会不定期更新,大多数内容都没有明确的结论(比如:xxxxx为什么会这样?AAA和BBB哪个更好?)

这篇文章和存档:公路车并不一样,因为所有内容来自2015~2017的个人记忆,其中很多内容已经严重偏离时代潮流。比如:锤Vortex轮组的证据,shimano产品线型号。


我一直想买一个:
直头
如果防水性差,那么最好是DT棘轮;如果防水性好,那么可以接受传统棘爪(说的就是你!shimano)
法兰距设计优秀
防水性好
轴承尺寸大众化
驱动侧2x交叉+非驱动侧放射
钢/钛塔基,或原厂提供塔基修补件的铝塔基(考虑到啃塔基是大势所趋)
...
的零售花鼓。从虚荣心来看:它最好是一个顶级或者次顶级产品;从实用性角度来看:虽然是顶级产品,但千万不要学DT350(指用少量减重换取低得多的强度)。这个理想花鼓可能真的存在,但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最接近的可能就是specialized roval和一些成品轮组的拆车花鼓,其次是万恶的不零售直头花鼓的shimano(尽管它不用DT棘轮)。

shimano的花鼓:尤其是高端花鼓,具有非常优秀、几乎是最佳的防水设计。与之相反的是Hope和CP(比如bora one/bora two)的花鼓。

shimano普通渠道订购的花鼓没有直头只有弯头,这让我一个曾经的shimano吹大为恼火。

DT的花鼓:我能感受到非常明显的声音不均匀。独有的棘轮结构(印象里)相比于棘爪,具有一些发力相关的优势(不确定,可能是以前被DT洗过脑)。

我非常喜欢上一代或更久以前shimano的花鼓设计:比如Dura-Ace 7900直头。

接上一条,我比较讨厌碳壳花鼓,非常讨厌两头金属材质、中间显露碳纹路的花鼓。

我曾经费时费力地搞过这些愚蠢操作:购买陶瓷轴承替换花鼓里的轴承;购买陶瓷滚珠替换shimano 9000花鼓里的滚珠。为什么愚蠢:因为能在淘宝上买到的陶瓷轴承和真正的工业精密轴承完全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没有渠道很难单买的;至于陶瓷滚珠:它们大概率会碎在碗组里。

接上面一条,就像花鼓一样,我也曾经沉迷于各种中轴以及中轴配件——那2个大方、大气、令人安心的大号轴承(相比于自行车其他部件而言)。CeramicSpeed售卖陶瓷中轴,但我更希望买一个Shimano的中轴,然后给它换上一对陶瓷轴承。

虽然我沉迷于花鼓的滚珠、花鼓的轴承、中轴的轴承,但我却对“陶瓷大导轮配件”完全不感冒——那个陶瓷轴承太小了,我个人觉得它缺乏美感,也不能给我带来踏实感。

我也想过搞一个钛架来玩玩,但几个钛架的牌子都不是很让人满意:或者强度不够,或者尾钩形状对不上,或者国产小作坊需要长时间预定;或者我实在不喜欢麻花管的设计。后来我似乎是感受到了保养钛架所需要的额外精力,逐渐放弃了寻找更多的钛架。

既提到了花鼓,又提到了中轴,还提到了钛架——确实,我一直想搞一辆钛架车,上面配有我心中理想的花鼓,以及SKF等工业大牌(可惜普通人真的太难买到平价零售正品了)的轴承配件。可惜直到淡出公路车圈子,我也没能开始迈出第一步...

有关CeramicSpeed, Enduro和SKF:见本文最后一条

妇科龙3是当年各大贴吧论坛推荐的最多的2000元轮组。

Garmin的脚踏功率计:当时出的还是vector 2,评分很低,具有严重的偏离问题,同时还是个返厂维修的高手。

2016年公路车吧和欧拜克、索罗门等“国产假洋鬼子”品牌的贴吧经常发生口角。当然,JAVA这种处于中间状态的品牌也难免卷入口水战。

武汉征途CANYON的一系列事件。

烈风!不知道2017年以后这个品牌怎么样了。

旅行车吧的吧主长时间的环中国骑行似乎在2017年(?)的某个时间意外终止,印象里是因为驮包被偷,非常可惜。

佳威的线管非常烂,完全比不上shimano的。

印象里有一个shimano牙盘强度的对比数据,其中UT的硬度最高,比DA还要高。

还是牙盘!我认为Shimano DA 9000的牙盘最好看,Shimano DA 7900的牙盘非常难看,Shimano DA 9100的牙盘中规中矩的好看,CP的牙盘设计看起来不太强壮的样子。

关于链条油:我对终点线的印象并不好,我也曾经买过一些国内爱好者的油(比如pearbike),但最终还是选择了muc-off .

我曾经因为第一印象、“信仰”等问题对这些产品有偏心喜好:DT的专利快拆、Look的锁踏。现在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实话了:DT的专利快拆可能真的不如shimano,Look的锁踏可能也真的不如shimano .

百度贴吧 骑行吧  驴友吧 部分主流思想不合,前者普遍认为骑行携带帐篷睡袋是愚蠢行为,后者意见相反。

公路车吧出现过几个女性骑友人设崩塌事件,其中很多吧友还深入微信群进行了揭露和轰炸。

“135内偏心“和”vortex黄博士“一直是完全对立的一方。2021年了,我不知道135是否已经成功推广了他的135mm偏心圈和车架的思想,当然我也听说有自称是UCB的双学位物理博士在贴吧猛锤黄博士的碳辐条设计。

Pica飞轮的破产之路。我见证了这个飞轮从出生到死亡引发的各种大规模论坛、聊天群、线下...大混战。

“智能单车“以其衍生的一系列配件产品。代表:乐视超级自行车、“鸟蛋”气嘴配件。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众筹与放鸽子交货(包括上面一条提到的Pica)。

各类骑行APP及其衍生的一系列配件产品+各类跑步/综合健身APP也来骑行市场插一手,这些佳明/strava以外的大众化解决方案挤占了骑行类APP的市场。

那个时候的Strava大部分重要功能都是免费的。后来我听说它改成了订阅制,感叹软件传统付费模式的江河日下。

国内(淘宝)的佳明有的时候真的很便宜,如果你有机会去线下拜访他们的话会看到他们狭小的办公室里挤满了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佳明设备。

个人认为2016~2017可能是中国业余车手圈子里“功率训练”发展的标志性一年:《自行车功率训练完全指南》的简体中文翻译本开始发行;许多业余自行车赛冠军常客开始带头学习功率训练;似乎是一夜之间大家从WKO3集体升级到了WKO4;大大小小、各种类型、各种品牌、安装在公路车的各个部位的功率计在市场激烈竞争;zwift china暗流涌动,但还未彻底横空出世。

我对功率训练的个人看法:非专业训练人员最重要的是把100%的时间和95%的强度凑满(尤其体现在1小时FPT测试和2小时甜区这类项目上),其他的都没有这一条重要。事实上要做到100%的时间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2017年以后china zwift大行其道,要一口气不中断且功率稳定地干完2个小时的均匀甜区还是非常困难的。但这样又引申了另一个话题:如果不用zwift参加活动就坚持不下去,那还是用zwift比较好。

接上一条,业余功率训练和pro的功率训练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作为佳明的廉价竞品,百锐腾做的还不错,iGPSPORTS就是纯粹太烂了。

2016还不太流行的东西:真空胎、碟刹。这些东西据说后来都占据了主流。

BMC的下管断裂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论,对很多车店的夹车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少在当年,穿骑行服站马路边举牌子骗钱还是非常奏效的。

手感:DA 9000的线管 + ut的刹车 > ut的线管 + da的刹车。

一些轻量化刹车的手感特别差。

公路车吧以前有土豪配车,隔一段时间就换一辆;有追求极致轻量化的狂热爱好者,隔一段时间就发表新的减重优化方案;ID为两个字母的某位远古大壕则早已看穿了一切...

虽然我没有看贴吧,但我相信,直到现在,山地车吧最常见的新人问题仍然是“捷安特和美利达哪个好”。

在山地车吧,“山马党“是长期热门的争论话题之一。

镜魂一直是公路车吧的弹劾对象;另一位大吧主虱老师则(似乎)一直稳居高座没有波澜。等等,2023年了,镜魂下台了没有?

接上一条,虽然我很少去山地车吧,但印象里他们的吧务体系要比公路车吧稳定。

Mavic的轮组在淘宝上有非常非常多的假冒商品(AK!!!),碳条轮除外。

很多高大上的品牌放在工业界里还是过于渺小:公路车领域还是过于小众,没有真正的大资本和工业标准引入进来;他们可以长时间高枕无忧,推广他们小作坊的所谓独特设计。大多数品牌及其设计都很稳定(不如说是长久没有进步空间,也不需要太多的进步空间),即使我多年以来完全不看,也能快速上手、重新熟悉这些名词。


 Last Modified in 2023-07-11 

Leave a Comment Anonymous comment is allowed / 允许匿名评论